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改革和創新的天時、地利、人和,但不要寄望政府當凱子或是神

昨天寫了兩篇談高級軟體人才與國內應如何務實創新的文章,得到一些回應,因此想在此多談一下。前文請參考:
http://hungsh-ntucsie.blogspot.tw/2014/12/blog-post.html
http://hungsh-ntucsie.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4.html

我想,文中大小聯盟以及中職的說法,只是比喻,師法那個精神,但執行上必須切合實際,例如說一開始要投入多少資源,推動哪些產業項目,與哪些機構合作,都必須要有規劃,然而這些規劃最終要由有理想和願景的「對的團隊」來去執行,否則畫大餅讓人看得到吃不著也沒有用,只是惹人訕笑。

好吧,怎麼我像是要搞選舉一樣?我其實只是抱著一個志工的心態,想拋磚引玉,希望有更厲害的人來參與,或是把想法搞得更透徹而已。所以無論是正面或反面的意見,只要態度良好,道理講清楚,我都樂於接受或進行討論。

可能有人會質疑,這樣的想法,以前也談過甚至做過,都沒有成功,為什麼我們覺得現在會有成果?原因很簡單: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具備

1. 天時:現在有很多以前沒有的東西,包括快速且全球化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Pervasive Network)、跨國的線上課程(MOOC)、大量的開放和群眾軟體(Open Source and Crowdsourcing)等等,使得「軟體研發」這個項目,可以在世界各個角落生根與深耕,這是以前沒有的事。以前由於資訊較為封閉,不出國的人很難確實知道科技大聯盟的人在做什麼,即便有人回國想傳達訊息,也很難達意。

但現在可以善用科技,雖然沒辦法一下子讓台灣的大環境提升到第一流的境界,但至少可以讓一些有心人朝那個目標發展,這就是小聯盟的概念。更何況,不讓他們在國內發展高階技能的話,有人直接跳去國外打小聯盟(例如現在不少建中生出國念大學,台大生出國念碩士),不然就是才能在國內無用武之地,空有A級的才能,做B、C級的工作。

2. 地利:台灣與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關係密切,而且在這塊土地上,社會堪稱安定、人民注重教育、工作態度良好,與其把這些國家看成競爭對手,為什麼不嘗試多與這些國家合作?(我覺得柯P「八年超越新加坡』的說法,姑且不論能法達成,但我們大可不必凡事用競爭的方式來看待彼此關係。)

要在國際競爭,要有籌碼和人才,我們欠缺籌碼(土地、財力、人力等資源),很難跟人家硬碰硬比規模和拼價錢。你越想跟人家競爭,人家越會來防範你,技術、訂單不給你,慢慢就被邊緣化,撿人家吃剩的。再不努力,人才和技術就被人家大把挖走,連既有的根基都可能沒了。

因此一些小國家為了發展,採取合作的方式。新加坡、瑞士、以色列的做法值得借鏡,都朝國際化發展。不像台灣鎖國(這是幾年前新加坡的部長說的話),老是以贏得國內比賽或是在虛的地方(論文數量)標榜自己,不然就是任由企業老板來定價,告訴勞工你值多少錢,保證他們一定賺錢。

開放和合作,是台灣的一條出路。這條路當然有風險,但他帶來的效益應該遠遠不只走出去的人,他會影響國內的企業文化,帶動革新和人才的衝勁,這是我們所樂見的。

3. 人和:正確來說,這個項目應該是「人不和」。因為人不和,所以把國家、產業、學術搞到這番地步,造成民怨擴大,社會出現矛盾對立,產生更大的「人不和」,因此人心思變,才有現在的柯P現象。

十年前我回國任教之後,就開始憂心台灣的科技業和科技學術研發的狀況,但人微言輕,說話沒人聽得進去。四年多前我開始用臉書和部落格記錄和分享我的想法,也沒什麼人愛聽,我說大概要等到人民對大環境失望,心情落至谷底,想法才會開始動搖,思考是否有其他出路,以及嘗試做改變。

現在的「人不和」是造成改變的開始。我看到不少人在臉書上「感謝馬、江、連」,說他們成功讓執政黨崩盤,才有改革的契機;同時我也看到有人憂心改變帶來的衝擊,不相信改革一定能成功,尤其是既得利益者。如何好好的改革,對雙方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對此,我想現在的改革是勢在必行,既得利益者往往會反對改革,所以希望改革成功的人必須站出來參與改革,否則一大堆人在旁邊觀望,抱著賺錢可以分紅的心態,改革很難成功。因此,我不認為「政府」在做改革的時候,要量力而為,不需要亂灑資源,尤其是業界的改革,最好大部分由民間來促進與執行,不要寄望政府當「凱子」或是「神」

至於改革和創新的方法,那就事在人為。昔日三分天下,英雄逐鹿中原,大家各憑本事了。執行這些的時候,是投資不是慈善事業,要有如此的認識。

補充一下,要到哪裡發展,是「人」的決定,但我們或許可以打破「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成見。有人想留在舊體制裡做「雞首」,是他個人的選擇,有其個人的道理;有人想到更寬廣的世界打拼,即便成為「牛後」,也是個人的成就。我用「大小聯盟」的比喻,只是提出較為實際的比喻,希望促成更多的國際交流和合作,並沒有看輕任何人的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