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效能應用與安全研究室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and Security Lab


我們的研究範圍很廣,從嵌入式系統、手機應用、一直到雲端計算、商務應用、資訊安全都有做。
我們的合作研究夥伴很多,包括聯發科、IBM、中研院、資策會,還有和台大、清大、交大的教授合組研發團隊
,包括高階應用處理器架構研究、虛擬化技術、異質計算、系統軟體等重要技術的研究與創新,我們很關切台灣人才與產業的未來。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考試制度所造成的思維框架

我之前就說過,考試制度禍國殃民,無奈教改這麼久,越改越糟。洪蘭這篇【考不出思考的考卷】(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8027168.shtml) 最後說,台灣的國中小是否也有三分之二的內容不必考?但是沒有講為何如此。

考試的主要效果,在於提供一個所謂公平的形式,去執行一些理應根據個人能力所做的決定。有人喜歡考試,認為考試是中性的,可以降低做決定者的個人因素,因此沒有比他更公平的做法。實際上,藉由這種形式,做決定者可以大搖大擺地規避責任,反正我只負責出題,考進來的人是不是真正合適的人,跟我的關係很遙遠。

我出過研究所入學考題,知道題目要出得好,必須花很多時間。因此,不少人不願意或是沒時間出題,也因此,出題品質因出題者而異,更因此,進來的學生的學習取向與考題相關。

公平? 只是形式的公平,但實質上包藏許多的不公義不合理,就因為表象上的公平,而合理化了一大堆的弊端。要降低考試的弊端,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尤其是出題者要負最大的責任。因此,表面上教改是把考試入學的部分改掉了很多,實際上是把考試的工作交到學校和任課老師手上,出題者的心態不改,學生還是整本課本都要看! 試想,要讓所有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和考試上開明通達,光是在制度上做些改變就行嗎?

不要忘了,在中小學裡,考試不只是考學生,也是評鑑教師重要的依據! 我如果不教整本書,萬一學生考試成績在全校吊車尾怎麼辦? 學校願意聽我講我的教學理念嗎?

話說國內各大學教授的評鑑制度、政府研究計畫和獎項的審查制度,計算期刊論文數量和KPI,採取記點制,也差不多是考試制度。有些地方把點數轉嫁的學生身上,讓博士班畢業的門檻也以點數為準,點數制有好處也有很多弊端,但是主事者便宜行事,不努力去解決弊端,以至於問題叢生,達不到真正一流的境界。

考試制度,維繫封建制度的穩定可以,作為資源的分配的簡易方便方法可以,作為將國家扶上軌道的工具可以,但絕對不是足以讓我們進化的一流境界的形式。試問: 為了準備考試,浪費了多少年輕人的光陰? 為了答題正確,扼殺了多少創意? 一輩子壟罩在考試的陰影下,身心飽受多少的折磨? 誰來為這些負責? 沒有,因為考試的公平性合理化一切。

台灣這些年做虛功的範圍逐漸跨大,各階層不積極作為、欺下瞞上,玩數字遊戲做為鬥爭工具,以至於文不文、伍不武。如此積弱不振,還要繼續教些沒用的東西,做些沒用的研究? 教改該去思考的,不只是技術問題,而是理念。

不信的話,請問有多少強調競爭力、注重人才的私人企業會用標準化的考試作為選拔人才和評鑑績效的唯一方式呢? 選拔人才所看的重點在人才,即使運用考試作為工具,也是希望透過這項工具,無論是筆試還是口試,看到考官想看到的部分。

考試本身可以是中性的,看你怎麼用,真正禍國殃民的是把考試當成制度,以上所批判的的是【考試制度】而非【考試】,在此特別澄清。

制度的問題當然與人性有關,否則共產制度不就很完美嗎? 在考試成為制度的同時,人性面的弊端被【公平】的包裹之下夾帶進來,合理化出題者和應試者的距離,使出題者不必直接面對結果,讓考試者得以不擇手段針對考試做準備。即使原意是好的,若不理會弊端,結果可以用一句話形容: 【方便出下流】。

在台灣這種資源缺乏且考試頻繁的教育體系,考試制度是非常【方便】的。要像Sean Wang所提到某些國外學校那樣談因材施教和能力分班,必須先有足夠的資源,才是根本解決之道。無奈考試制度實在是太方便、太容易為人接受,當局又不願投入資源,以至於我們教育改革都是在考試制度上繞圈圈做虛功。

跳脫考試制度所造成的思維框架,是一項重要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